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车间放歌、街角觅戏、村头看片……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贴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1:26:00    

春天里,上海市民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可以在工作之余唱歌,通过网络直播让世界听到喜欢上海的理由;游客可以根据《戏剧修炼地图》,按图索骥,在城市的街角品读戏剧文化的脉络;村里的老人只要走到村口,电影大片就在那里放映……在4月10日举行的2025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来自上海各区、文化场馆等单位的代表分享着彼此的经验,让未来的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更精彩、更贴心。

众乐乐,拉近彼此

公共文化服务如同一座桥梁,市民可以在享受文化滋养的同时,拉近彼此距离,使城市充满温情。

从“一首歌”到“一座城”,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上海市总工会组织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歌手大赛,让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等纷纷走上舞台,站上C位,用歌声诉说对城市和生活的热爱,参与大赛的职工逐年攀升,在车间、田间、站点、网点,真正让人人可参与、可出彩、可受益、可享有。去年,这群歌手通过“喜欢上海不需要理由”主题直播,90分钟内吸引12.8万人观看,收获3200多万人次点赞,不同职业的人因音乐相聚。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歌手大赛

文化广场的音乐剧歌唱大赛、SCS音乐剧合唱团也深受市民喜爱,音乐剧爱好者在此交流切磋,让音乐剧不再是高不可攀。此外,文化广场与艺术家合作的舞蹈、戏剧课堂等课程,让市民接触专业艺术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同时,也为市民搭建了交流平台。“小白亲子嘉年华”连续举办9年,培养孩子们对舞台艺术的热爱,也让家长与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共享欢乐时光,促进家庭之间的互动……

小白亲子嘉年华

西岸美术馆与所在的龙华街道共同发起的“龙华能人图鉴”项目,支持居民作为“能人”自主举办艺术活动;美术馆里推出的“共读会”由公众领读分享艺术见解,“书架”图书空间号召大家进行书籍捐赠及交换,不同人群因书籍和艺术交流连接在一起。

新体验,别具一格

这些年,上海公共文化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为市民在街头巷尾,带来别具一格的文化体验。

比如静安区首创的“戏剧修炼地图”,为戏剧爱好者开启全新探索之旅。翻开地图,21个打卡点位清晰标注,涵盖剧院、图书馆、知名商圈等。市民和戏迷按图索骥,在剧场感受戏剧魅力,在商圈品味戏剧与生活的交融,在石库门建筑间探寻戏剧文化脉络。以打卡集章的方式完成戏剧修炼旅程,趣味性十足。这种将看戏、消费、观光融为一体的一站式体验,打破传统看戏模式,把戏剧文化融入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

戏剧修炼地图

虹口区则在提升阅读体验方面下足功夫。去年,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建成开放,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山阴路历史风貌区内的鲁迅存书室、外白渡桥畔的上海早晨阅览室、今潮八弄内的巴金图书馆也先后开放,为市民打造融合历史与现代的沉浸式阅读场景。未来,虹口还将推进阅读场馆数字化建设,使阅读真正成为“悦”读。

送到家,实惠暖心

为给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文化福利,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已被送到市民的家门口。

电影公益放映

去年,上海市电影局指导各区建成25个新型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开展农村公益放映6.2万场,观影人次近216万。其实早在2021年,闵行区便让公益电影从“我放你看”升级为“你点我送”,率先在浦江镇建新村试点建成全市首个对标专业影院水准的新型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让村民不出村口就能看大片。此后,又在多地打造“小而美”的家门口观影新空间。闵行区还举行各种主题活动,影片被直接送至村居、校园、养老院、军营、展馆、商圈等基层一线:比如在虹桥阿拉城等商业综合体广场开展惠民露天电影展映季,通过融合主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打造独特的电影研学之旅;“唔伲一道看电影”敬老电影活动,定期为老年群体送影上门……这些放映活动,让光影从银幕更多走进百姓心间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