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李丹 通讯员 赵凯龙 青岛报道
在青岛市即墨区潮海街道大华社区,一支名为“小管家”的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正以“蚂蚁”般的韧性,撬动社区治理的大能量。团队发起人刁珂珂从普普通通的社区居民,在一次偶尔的机会中看到了一名孩子纠正爷爷的不良行为,从而点燃了“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助力整座城市”的公益星火,三年间,这支队伍从十几人递增为上千人,深得社区小志愿者和家长们的喜欢,成为潮海街道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的创新样本。
“童言无忌”引发的公益灵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刁珂珂看到一名孩子纠正爷爷不良习惯的镜头,这也让刁珂珂看到了青少年在家庭中的独特影响力。“孩子一句‘爷爷不能抽烟’,可能比大人劝一百遍都管用。”这一观察催生了“小管家”团队的核心理念——通过青少年志愿服务,以“小家”带动“大家”,通过自己组织文化活动,倡导重视亲子教育,以小化大,倡扬社区正气。
团队成立初期,活动单一、资源匮乏,刁珂珂甚至遭遇过“能否坚持三个月”的质疑,但孩子们参与活动后“眼里的光”和家长们的反馈,让她笃定了方向。引入“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品牌后,团队活动从环保清洁扩展到职业体验、非遗传承、心理教育等多元领域,形成“志愿服务+成长教育”的生态闭环。
“快乐成长”背后的社会实验
在刁珂珂的心中,小管家的核心使命始终是“帮助青少年在服务中快乐成长”,有两个典型案例让其记忆犹新。一名曾因学业受挫而自卑的学生,在参与“长者关怀”活动后学会共情,主动帮邻居老人提重物;还有一名学生将志愿服务荣誉转化为学习内驱力,成绩显著提升。团队裂变的另一推力来自政策东风,2022年新课改将志愿服务纳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加之中小学生综合评价系统普及,更多家庭主动寻求“有意义的成长档案”。
“政策是契机,真正的黏性在于活动能否让孩子获得价值感,孩子的变化不是我们说教的成果,而是孩子们在实践中的自我觉醒。”刁珂珂说。
从“单打独斗”到“党建共筑”
一直以来,潮海街道的赋能、大力支持,是团队持续发展的关键,街道通过协调企业资源、实施联建共建举措,采取共享活动场地、党群服务经费支持等方式,解决了公益团队常见的“无米之炊”困境。在“一杯姜茶温暖即墨”活动中,社区商户主动提供热饮;消防队、银行等单位为职业体验开放绿色通道。在刁珂珂的心中,没有党建引领下的方向指导,主管单位的监督监管,这支志愿服务队的发展就会出问题、走错路,更不用说是发展和壮大了。
同时,新媒体则成为扩大影响力的放大器。刁珂珂通过短视频记录孩子清理烟头、探访老人的片段,在抖音上获赞无数,一条献爱心的公益视频甚至引发很多家长跨区来加入到他们的志愿服务团队中,在家长的心目中,加入这个团队,孩子会开阔视野,建立自信心,受益良多,因为成员太多,活动场地受限,参加活动的名额也有所限制,每次刁珂珂在联系群内发布完爱心公益活动的报名表后,不一会名额就报满了,没有抢到名额的家长很是遗憾,非常关注下次的活动报名。
让自然教育成为下一片公益蓝海
下一步,刁珂珂将目光投向“自然缺失症”现象,她将目光投到了自然课程研发上,旨在引导孩子通过观察昆虫、采集标本等方式重建与自然的联结。刁珂珂计划将活动延伸至乡村,让城市儿童体验农耕,特别是周末还在上班的家庭中的留守儿童。
“当孩子知道一棵树如何生长,才会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刁珂珂说,她所从事的事业好比一场“公益马拉松”,不追求瞬间的掌声,要耐得住寂寞,当她看到孩子捡起别人丢的垃圾,或主动扶起摔倒的老人,那一刻的成就感,抵得过所有艰难,她经常听大华社区党委书记王自涛提起,他们的这批孩子长大了,就是新时代社区的顶梁柱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