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西红柿比在超市里买的更好吃,孩子也第一次知道了西红柿是怎样生长的,很有意义。”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南大里乡上辛庄村的西红柿大棚中,来自盐湖区的任女士话语里透着欣喜。这是运城市春日采摘游的寻常一幕。近期,山西省运城市的众多果园、菜园变身沉浸式体验空间,开展起一场场以采摘为媒的城乡对话。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运城市作为晋南农业大市,正以“采摘+”模式撬动农旅融合新引擎,让市民在果园、菜园中体验农耕文化的新魅力。
眼下正值草莓上市时节,夏县德兰农场的草莓大棚中生机盎然,一颗颗色泽鲜艳、饱满多汁的草莓新鲜上市,为人们带来春天的甜蜜滋味。
“我们有3个大棚种植的是草莓,品种包括黑珍珠、粉玉二号、隋珠,主要是供游客采摘。”农场工作人员郑桂兰说,“黑珍珠草莓熟了以后是酒红色的,粉玉二号偏粉白色;在口感上,粉玉二号是酸甜口味的,隋珠草莓则是冰激凌口味。”在郑桂兰的一旁,几名游客正在品尝该大棚里的草莓。“这个草莓好甜啊,颜色也很好看。”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李女士带着女儿一起前来采摘。
消费者在上新庄村大棚里采摘西红柿 金玉敏 摄
“我们的草莓属于高架盆装草莓,如果土壤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更换土壤,管理起来更加方便。去年9月份种植,今年1月份进入采摘季,4月中旬采摘季就结束了。前来采摘的游客大多来自运城市盐湖区、闻喜县以及河南三门峡等地。”郑桂兰介绍。
在闻喜县郭家庄镇西宋村,草莓示范园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育苗期,第三茬草莓将进入收获期。“我们这里种植的是凤冠草莓,管理都是以物理方式为主,蜜蜂授粉,没有畸形果。成熟后的草莓是纯奶油味的,特别甜。”该村一草莓示范园的管理员王俊燕说。
据了解,这家草莓示范园一共有5个草莓大棚。西宋村村委会主任王文狮告诉记者,西宋村现有18个高标准草莓种植大棚,大棚为一次性投资多年收益,总面积34亩,综合投资每亩约3.5万元。每年4月份草莓育苗,8月份移栽定植,10月份上市,销售时间可达9个月,每亩预计销售收入4万元。现在草莓即将进入第三茬收获季,员工们每天要拔掉多余的叶子,确保草莓及时生长,卖上好价钱。在西宋村,草莓采摘园的草莓大部分会供应给当地的客商,确保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尝到新鲜可口的草莓。除满足商家和客户对时令水果的需求外,西宋村还提供采摘服务,为人们带来春日里的限定美好。
据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统计,闻喜县共有500多亩、近300个草莓大棚,不仅为种植户和务工人员创造经济收入,也为广大消费者的“饭桌子”“果盘子”提供了色香味俱佳的春季鲜果。
早上8点,上辛庄村的西红柿种植户张银狗吃过早饭,在手机上打开“智慧大棚”App,开始查看自家大棚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随后他来到地里,用遥控器控制掀起了4个大棚的棉被。
“这4个大棚里,有一个大棚种的是草莓西红柿,一部分供游客采摘,一部分销往市场,其他3个大棚种的是普罗旺斯西红柿和普通西红柿,主要供给各地客商。目前,草莓西红柿已进入采摘期,客流量平均每天能有20人左右。”平日里,这4个大棚张银狗一个人就能管理过来,但是采摘的游客一多,就需要妻子的帮忙。“很多人来这里采摘草莓西红柿后,跟我说和他们在超市里吃到的味道不一样,地里采摘的更甜、更沙,甚至有的饭店专门用我们的草莓西红柿炒菜,炒出来的味道好吃得很。”张银狗颇有些自豪。
眼下正值草莓西红柿陆续成熟进入采摘黄金时期。记者随着张银狗进入大棚,放眼望去,大棚里生机勃勃,一排排藤蔓排列整齐,成熟的草莓西红柿点缀在绿叶间,或鲜红或青翠的果实挂在植株上,长势喜人。游客们穿梭其中,边品尝边俯身采摘,很快一个个圆润饱满、颜色鲜亮的西红柿就装满了袋子。
西红柿种植是上辛庄村的主导产业,在这里种植西红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西红柿糖分积累和品质提升,当地土壤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合西红柿根系发育。可以说,在上辛庄村,家家户户都种植西红柿。草莓西红柿作为新品种,在抗病性和口感上比普通西红柿都有显著提升,吸引了更多农民种植。通过夏鲜蔬菜智慧产业园提供优质苗木,今年该村有13个温室大棚种植草莓西红柿,通过标准化种植,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张银狗介绍:“一般而言,我们10月底开始栽种西红柿,来年2月份慢慢成熟,五六月份结束,我这一个大棚平均一年的收入是3万元。”目前,上新庄村拥有西红柿大棚300多个,主要品种有大果番茄、普罗旺斯、草莓西红柿等,经济效益显著,实现“种得好、卖得畅”的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运城市平陆县部官镇西太村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大棚内的樱桃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樱桃,让人移不开眼。“大棚内生长的樱桃生长期长,再加上昼夜温差大,种植出的樱桃口感很好。”山西龙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红梅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各种优质树苗木研究、种植、改良、改育、销售等,主要种植有樱桃、草莓、猕猴桃等。几年前,郭红梅的丈夫、龙卿科技董事长郭建军从大连引进樱桃树苗500株,在平陆进行大樱桃培育及种植,并聘请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园实地教学。“我们目前拥有12个大棚,种植的樱桃品种有美早、俄八、美国大红等,产品销售至全国各地,线上线下均有销售。”郭红梅说,一方面,公司雇用当地老百姓进行采摘,使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增加收入,在当地群众中得到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公司租用国机集团在西太村建设的大棚,一亩地每年给西太村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8000元,一年下来,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0多万元。
“最多的时候,每天能有三四十人在这边干活,主要就是西太村、部官村的村民,大家农闲时间在这里务工,农忙时节回家干活,互不耽误,还能增加额外的收入,我们都很满意。”西太村村民穆桂红笑着说。近年来,西太村高质量建设现代樱桃采摘示范园,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引入全自动温控系统,创新“休眠唤醒”技术,通过精准调控温湿度,打破樱桃生长周期限制,实现春节前错峰上市,每公斤售价高达600元。园区还开发智能管理小程序,实现水肥“一株一策”、数据“一屏掌控”,推动传统种植向“数字农业”跃迁。2024年,单棚产量突破1000公斤,产值达40万元,较初期翻三倍,科技“硬实力”让小樱桃变身“黄金果”,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全域共舞”,蹚出一条“樱”为有梦、振兴有“果”的康庄大道。
春日的运城,果香里沁着希望。当城市居民在田园中寻回“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当农户在温室大棚里“种”出了好日子、“描”出了好“丰”景,当他们在自家果园、菜园里看到乡村振兴的实景时,这场以采摘为媒的城乡对话,正书写着新时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动答卷。
(孟小平 王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