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韩国记者近来调查发现韩国竟然上了美国政府的“敏感名单”,而且已经在这份名单上呆了几个月了,而韩国政府对此却全然不知。美国究竟有没有把韩国当亲密盟友,如今连韩国自己都疑惑了。完全倒向美国的外交策略,对韩国来说是福是祸?
Part.1
美国能源部表示,在4月15日正式将韩国列为“敏感国家”。此前,美国关税风暴就已经波及韩国,向韩国增加25%的关税,虽目前暂缓90天实施,但韩国对此已表现出不满,若此时再被美国列为“敏感国家”,则更是雪上加霜。
一向视韩国为盟友的美国,对韩态度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3月14日,美国能源部首次证实美国政府于2025年1月初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及其他指定国家名单”的最低级别范围内,美国能源部在未事先告知的情况下,直接将韩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消息一出,在韩国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也意味着韩美两国在核能、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面临严格限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于3月24日启程“印太行”,而此行的路线耐人寻味——夏威夷、关岛、菲律宾、日本,偏偏跳过了传统盟友韩国。这好比“请客吃饭不喊老熟人”的操作,是否会让美韩关系进一步恶化。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王冲:
韩国是第二次被列为“敏感国家”。1981年,全斗焕通过政变上台,国内出现核开发言论,引发美国担忧,韩国因此被列入“敏感国家”清单。1994年金泳三执政期间,美韩关系缓和,美国解除其“敏感国家”身份,此过程历时13年。如今,美韩虽为盟友,但韩国仍被列入“敏感名单”。若想移除,需韩方高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沟通,证明无核开发意图,但这一过程耗时费力,难度颇高。
1953年《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签订时,美国承诺为韩国提供核保护。但随着朝鲜核能力的提升,韩国国内对“核保护伞”的质疑声渐起。
2023年尹锡悦政府提出“自主国防”概念,计划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2.4%,这引发了美国对其战略独立性的担忧。毕竟,美国是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头号维护者”,它对任何盟友的“核野心”都非常敏感。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王冲:
韩国国内要求发展核武器的呼声高涨,部分民众认为朝鲜已拥核,韩国技术完备、半年内即可造核武,不应被排除在外。此外,有观点认为美国不可靠,主张自主保卫安全,强硬派更坚持唯有自持核武、掌控核按钮才最保险,这成为美国将其列为“敏感国家”的重要原因。
Part.2
2024年12月3日,尹锡悦宣布韩国紧急戒严,国内局势一度动荡不安。2025年4月4日,韩国宪法法院就尹锡悦弹劾案做出宣判,8名宪法法官一致认为,尹锡悦严重违反了宪法和法律,并于当地时间11时22分宣布尹锡悦被罢免。尹锡悦成为继2017年朴槿惠被弹劾下台之后,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韩国总统。
韩国国内的动荡让美国更加不安,因为美国一直想让自己的盟友保持政治稳定,特别是在东北亚这个复杂的地区,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到美国的战略布局。如此一来,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美国会把韩国列入“敏感名单”了。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俊生:
尹锡悦政府任内与拜登政府合作紧密、亲美程度较韩国过往保守政府更甚,可谓史无前例。然而在此背景下,拜登政府却将韩国列为“敏感国家”,令人费解。韩国国内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尹锡悦在宣布戒严时未通知美国。作为安全同盟,未来可能并肩作战,戒严这么大的事却未提前告知,导致美国对韩国失去信任。
更令人费解的是,美国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根本没打算告诉韩国,韩国是通过“非正式渠道”才知道的,当时正是韩国内政斗争最严重的时期,导致国内政坛根本没有更多精力来关注此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美国能源部若要将某国列入特定名单,会像发布公开告示一样对外公布。但韩国被列入后,美方并未告知韩方。韩国方面是如何得知的呢?这多亏了一位颇具实力的韩国记者,连韩国官员都对此毫不知情,而这位记者却挖出了这一消息。记者自己起初都有些难以置信,还特意在记者招待会上询问:“听说有这样的事,是真的吗?”韩国方面这才开始核实,最终确认确有其事。
根据美国能源部2017年发布的文件,“敏感国家”是出于政策原因需要特别考虑的国家。因国家安全、核不扩散、地区不稳定、经济安全威胁或支持恐怖主义等因素,特定国家可能会被列入该名单,将面临能源、军工、尖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限制。来自“敏感国家”的研究人员若要在美国能源部相关设施或研究机构工作,以及参与相关研究时,须经过更严格的认证程序。
若4月15日这份“敏感国家名单”正式生效,韩国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研究机构和大学参与核能、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尖端领域研究的难度将会加大。这场“敏感名单风波”也或许会给两国的未来关系带来更加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韩国作为美国盟国,却是首个被列入特定名单的国家。该名单规定,无论官方还是个人,与韩国在技术交流时均需报备并经审核批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韩美在关键及新兴领域的技术交流。此举表明,美国已不再将韩国视为普通盟国,对美韩战略互信的影响远超交流审核本身。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王冲:
名单分初、中、高三级,待遇各异。韩国在核相关领域与美国合作时需接受审查,并非全面禁止高科技合作。此举仅为开端,随着韩国国内开发核武器的呼声不断,级别可能会被上调。部分企业担忧审查后会被列入禁止合作名单,这对美韩高科技领域合作已产生一定影响。若韩国执意推进核计划,被美国察觉后,制裁及“敏感国家”名单级别将进一步加重,目前仅是小试牛刀,未来走向尚不确定。
美国此次将韩国纳入“敏感国家”名单并非孤例。过去数十年间,伊朗因被长期列为“支恐国家”,石油出口缩水超80%,货币贬值陷入恶性通胀;俄罗斯自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军工与能源业遭制裁,卢布汇率暴跌50%,高端芯片断供直接拖慢国防研发;土耳其则因采购俄制S-400系统,被移出F-35项目,损失12亿美元预付款。此外,古巴因两度被列入制裁名单,旅游业和侨汇收入几近枯竭,委内瑞拉石油产量更因制裁从每日250万桶骤降至30万桶,触发经济崩盘与人道危机。
这些国家共同面临技术封锁、产业链断裂与外交孤立的连锁冲击。此前,该名单多用于被美国视为“威胁”的国家,韩国若被纳入,将是其作为盟友的罕见案例。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俊生:
美国列入的名单,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它的敌对国家,过去美国列入的敏感国家都是它认为是邪恶轴心,它觉得我绝不能跟你合作,你访问我的相关的数据我都不能让你访问的,这个绝对是对你要层层的过滤的,韩国现在是在最低的这样一个层级的敏感度上。
Part.3
突如其来的“敏感国家”标签,让一直自视为美国在亚太铁杆盟友的韩国更加焦虑。为了维护与美国的良好关系,韩国不仅加强了与美方的谈判,同时还试图稳定国内舆论,避免此次事件对美韩同盟造成更大冲击。
目前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安德根计划访问美国进行积极磋商,了解韩国被列入名单的理由,并请求美方将韩国移出名单,以确保两国科技及能源合作不受影响,但美国尚未透露是否可能调整政策。
美国能源部指出,这份名单涵盖范围广,列入名单不代表与美国是敌对关系,不会因此禁止双边互相访问及合作,只是须经事前内部检讨。这番表态虽然看似安抚,实则更像是一种模糊的说辞。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王冲:
能源部对韩国的限制范围极小,不会影响美韩整体合作,这与美国对伊朗、俄罗斯等国的全面限制截然不同。美国对伊、俄是整体不信任,视其为“敏感国家”;而对韩国则是整体信任,仅因担忧其在核领域开发核武器,才在相关技术上施加限制,且这种限制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是基于国家安全及韩国在核武方面的言论做出的判断。
韩方被列为“敏感名单”后,韩国的高科技企业将直接受到冲击。半导体、人工智能、核能等领域高度依赖与美国的技术合作,而美方的限制一旦正式落地,可能动摇韩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目前,韩国科技产业与美国的技术共生关系已深,美国的单边限制暴露了韩美合作中的不对等现实。过去,韩国希望通过强化技术联盟来提升国际竞争力,但如今却发现自己始终受制于美方的战略考量。半导体、核能、AI等核心技术领域的封锁,使韩国的产业独立性受到严重挑战,也让其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地位更加被动。这场美韩之间的“信任裂痕”将如何影响亚太地区,仍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杨希雨:
在敏感与非敏感间的灰色地带,产品供应链会受影响。韩国构建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涉及量子通讯与计算技术的部分,审核或比其他盟国更严,但影响局限于微观企业层面。对韩美战略、军事同盟而言,其影响非单一产业或产品所能衡量,会微妙作用于战略互信及合作深度广度。尽管存在疑虑与不满,美韩军演与合作仍将继续。若韩国脱离美国,虽会损害战略互信、侵蚀同盟合作基础,但不会颠覆同盟,因韩国更担忧南北战争,仍需倚重美国。
韩国在美中博弈中一度试图左右逢源,美国近年在高科技领域要求韩国,若继续与美国合作就不能与中国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2024年韩国仍与中国在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进行合作,让美国极为不满,此次美国将韩国列入“敏感名单”,通过技术管制手段,迫使韩国在产业链上切断与中国高科技合作的退路。
浙江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王冲:
美国对韩施压,不希望其向中国提供高科技技术或产品,而韩国又依赖中国市场。当前,韩国对华技术优势持续大幅缩减。同时,韩企既受美企胁迫,被限制对外贸易与技术出口,自身技术优势又不断流失,这便是韩国面临的困境。
Part.4
美韩关系的变化不仅是技术封锁的问题,更深层次地影响了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美国对韩国的防务控制由来已久,韩国80%的国防预算涉及美方援助,F-35战机、爱国者导弹等核心武器系统均受制于美方。但近年来,韩国在核武政策上的微妙变化让美国倍感不安。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王俊生:
在朝鲜核战略武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韩国开始考虑自身拥核的可能性。韩国认为,在朝鲜无核化无望的情况下,美国的安全保障不可靠。因此,在被美国能源部列入敏感名单后,韩国国会曾进行质询,韩国外长赵兑烈表示韩国并未完全放弃拥核考虑。韩国认为美国在关键时刻可能不可靠,会抛弃自己。而美国则担忧韩国拥核后不再需要其保护,进而脱离同盟体系,因此坚决反对韩国拥核。
美韩关系将直接影响韩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角色。如果韩国在美方施压下,寻求更加独立的外交战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加强与中国、俄罗斯等其他大国的合作,这一战略调整可能会打破亚太地区现有的科技、军事和经济平衡。
特别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韩国的外交取向将变得更加复杂。如果韩国寻求新的外交伙伴和安全保障,亚太地区的安全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的风险。韩国若在战略上重新定位,也可能推动亚太各国重新思考自身在区域合作与安全架构中的位置。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应对潜在的格局重组,如何在亚太地区的变局中找到新的平衡,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将是亚太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
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策略左右摇摆不定,是否最终将韩国列为“敏感国家”,仍存在变数,而这种变数也会给地区的安全稳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韩国的遭遇不是个例,如今美国的亲密盟友们都难免都心怀忐忑。面对特朗普,继续对美亲密可能被漫天要价,实难承受。而要与美国拉开距离,又唯恐失去依靠,而如今从经济到政治军事国际秩序已经在巨变,真正独立自主越来越宝贵。
制片人:王瑞
编导:易晏
编辑: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