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王力研究格律音韵成名,他的诗词如何?惊艳!七律4首情感真挚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4 08:09:08    

王力(1900-1986) 字了一。广西白县人。语言学家,最工音韵学。著述丰富,有《古代汉语》、《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楚辞韵读》、《诗经韵读》、《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龙虫并雕斋诗集》、《古代汉语》、《诗词格律十讲》、《中国音韵学》、《王力诗论》、《康熙字典音读订误》、《汉语史稿》、《王力文集》、《诗词格律》、《汉语史论文集》、《古汉语字典》、《王力语言学论文集》等。

咏绿珠 现当代 · 王力

玉楼人沓笛声沉,空剩黄鹂啭好音。

王母双成原彩凤,侯门一入是笼禽。

逞豪自有量珠兴,促死曾无惜玉心。

惆怅草荒梁女墓,诗人取次动哀吟。

这首诗《咏绿珠》是当代学者王力先生所作,以古代典故绿珠的故事为题材,抒发了对女性命运多舛、身不由己的同情与感慨。绿珠,西晋时期石崇的宠妾,以其美貌和才艺闻名,最终因石崇的权势斗争而悲剧收场,成为历史上一个令人叹息的佳人形象。

首联“玉楼人沓笛声沉,空剩黄鹂啭好音”,以玉楼(象征豪华居所)中人声渐稀、笛声沉寂的冷清景象开篇,反衬出昔日繁华不再,只剩下黄鹂鸟的清脆叫声回荡,暗示绿珠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她个人命运的悲凉。

颔联“王母双成原彩凤,侯门一入是笼禽”,将绿珠比作天上的彩凤(王母双成,神话中王母娘娘的侍女,常用来象征美丽高贵的女子),然而一旦踏入侯门(指权贵之门),便如同被囚禁的鸟儿,失去了自由与尊严。这里深刻揭示了古代女性在封建礼教和权势压迫下的无奈与悲哀。

颈联“逞豪自有量珠兴,促死曾无惜玉心”,通过对比石崇的豪奢(量珠,典出石崇以明珠十斛买绿珠的故事)与他面对绿珠困境时的无情(促死,指绿珠因石崇被陷害而被迫自杀),批判了那些只知享乐、不顾他人死活的权贵之人,同时也表达了对绿珠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尾联“惆怅草荒梁女墓,诗人取次动哀吟”,以绿珠之墓(梁女墓,代指绿珠之墓,因绿珠姓梁)的荒芜景象作结,寄托了诗人对绿珠悲剧命运的无限惆怅与哀思。诗人(包括王力先生在内)们一次次地吟咏此事,不仅是为了纪念绿珠,更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反思。

飞行 现当代 · 王力

不乘黄鹤已凌空,未服丹砂亦御风。

荡漾舟行云海上,扶摇身入碧霄中。

从知浊世尘能避,始信银河路可通。

举目忽惊天地窄,纵横宇宙任西东。

首联“不乘黄鹤已凌空,未服丹砂亦御风”,以神话传说中的黄鹤和道家炼丹成仙的典故为引子,但诗人却表示自己无需借助这些传统方式,已然能够凌空飞翔,御风而行。这里,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超越常人的自由与超脱。

颔联“荡漾舟行云海上,扶摇身入碧霄中”,进一步描绘了飞行的场景。诗人仿佛乘坐在荡漾的舟中,穿梭于云海之上,又如同借助大风之力,扶摇直上,进入碧蓝的天空之中。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飞行的自由与畅快。

颈联“从知浊世尘能避,始信银河路可通”,转入对飞行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飞行,领悟到了避开尘世纷扰、超脱世俗束缚的可能,同时也开始相信,即使是通往遥远银河的道路,也是可以通行的。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

尾联“举目忽惊天地窄,纵横宇宙任西东”,则是诗人飞行体验的高潮与总结。当诗人举目四望时,突然发现天地变得如此狭窄,仿佛整个宇宙都在脚下展开,任由他东西南北地自由翱翔。这种境界的超越,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升华。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对无限可能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豪迈的情怀,诗人通过飞行这一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自己对自由、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追求。

赠内 现当代 · 王力

甜甜苦苦两人尝,四十五年情意长。

七省奔波逃猃狁,一灯如豆伴凄凉。

红羊溅汝鲛绡泪,白药医吾铁杖伤。

今日桑榆晚景好,共祈百岁老鸳鸯。

首联:“甜甜苦苦两人尝,四十五年情意长。”这两句诗开篇即点明了夫妻二人共同经历了生活的甜酸苦辣,四十五年的相伴让他们的情感更加深厚绵长。这里的“四十五年”不仅是一个时间跨度,更是对两人情感历程的深刻总结。

颔联:“七省奔波逃猃狁,一灯如豆伴凄凉。”“七省奔波逃猃狁”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王力与夫人夏蔚霞为躲避战乱,辗转奔波于七个省份的艰难历程。其中,“猃狁”原指匈奴外族,这里借指日本侵略者,表达了诗人对那段动荡岁月的深刻记忆。“一灯如豆伴凄凉”则形象地描绘了抗战时期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在微弱的灯光下,夫妻二人相依为命,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

颈联:“红羊溅汝鲛绡泪,白药医吾铁杖伤。”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进一步展现了夫妻二人在战乱中的相互扶持与关爱。“红羊溅汝鲛绡泪”可能指的是夫人在艰难时刻流下的泪水,如同红羊溅血般凄楚;“白药医吾铁杖伤”则表达了诗人在受伤时,夫人用白药为其疗伤的场景,体现了夫妻间深厚的情感与相互的照顾。

尾联:“今日桑榆晚景好,共祈百岁老鸳鸯。”尾联笔锋一转,由过去的艰辛转向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在桑榆晚景(指晚年时光)中,夫妻二人希望能够携手共度,像老鸳鸯一样恩爱白头,共度百岁。这既是对过去情感的回顾与珍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忆佩弦 现当代 · 王力

促膝论文在北院,鸡鸣风雨滞南疆。

同心惠我金兰谊,知己蒙君琬琰章。

子厚记游清见底,伯夷耻粟永流芳。

荷塘月色今犹昔,秋水伊人已渺茫。

首联:“促膝论文在北院,鸡鸣风雨滞南疆。”这两句诗回忆了王力与朱自清在北院(可能指两人曾共同工作、学习的地方)促膝长谈、探讨学术的情景。后一句“鸡鸣风雨滞南疆”则可能暗指抗战时期两人因战乱滞留南疆(泛指南方地区)的艰难岁月。

颔联:“同心惠我金兰谊,知己蒙君琬琰章。”“同心惠我金兰谊”表达了王力对朱自清深厚友情的感激之情,将两人的友谊比作金兰之交,寓意着纯洁而坚固的情谊。“知己蒙君琬琰章”则进一步强调了朱自清作为知己的身份,并赞美其文章如琬琰(美玉)般珍贵。

颈联:“子厚记游清见底,伯夷耻粟永流芳。”这两句诗借用了古代文人的典故来比喻朱自清的高尚品格。“子厚记游清见底”可能借用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的游记风格,形容朱自清的散文清新脱俗、见解深刻。“伯夷耻粟永流芳”则借用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典故,赞扬朱自清在抗战期间坚守气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情操。

尾联:“荷塘月色今犹昔,秋水伊人已渺茫。”尾联以朱自清的代表作《荷塘月色》为引子,用“今犹昔”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然而,“秋水伊人已渺茫”则透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哀愁与感伤,表达了朱自清先生已经离世、无法再相见的遗憾之情。

这首诗是王力先生在朱朱自清自清先生去世后所写的一首先生怀念之作。朱自清先生于1948年去世,而王力先生与同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和学者,两人在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深厚的交往和友谊。因此,王力先生在这首诗中深情地回忆了与朱自清先生共度的美好时光,并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