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迟雨
4月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发表谈话,表示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随后,中国综合运用关税工具与非关税工具,覆盖关税、不可靠实体清单、出口管制、反垄断调查等多个领域,对美国的单边贸易霸凌措施进行了系统性的反击。
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本质是通过单边手段强行改变国际贸易规则,这种做法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当今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各国产业分工紧密相连。美国对中国及其他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将迫使企业承担额外成本,打乱既有供应链布局。人为设置贸易壁垒,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还将导致全球生产效率下降,推高通胀压力。
关税战一旦升级,企业难以预测政策走向,可能推迟或取消投资计划,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曾多次警告,贸易摩擦将拖累全球GDP增长,使本已脆弱的复苏进程雪上加霜。
贸易战还将严重削弱多边贸易体系,助长逆全球化浪潮。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规则本是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重要基石,而美国的单边关税政策公然违背WTO原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国家效仿,使全球贸易体系陷入混乱。
从历史上看,贸易战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1930年,美国时任总统胡佛签署《斯穆特 - 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试图保护美国利益。
然而,其他国家纷纷采取报复措施,数年间美欧贸易量锐减三分之二,全球贸易遭受重创,美国经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陷入大萧条。
历史的教训昭然若揭: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胡同。
既然如此,特朗普政府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认真审视,特朗普政府推动贸易战的短期目标十分明确,即千方百计“搞钱”,通过加征关税填补财政赤字大窟窿。加征巨额关税在初期,的确会增加美国政府的收入,但越往后,美国及其贸易伙伴的贸易量必将因过高关税而缩减,增收的边际效应只会逐步走低。
就长期目标而言,特朗普政府意在通过极限施压,迫使其他国家和企业让步,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进而重塑全球产业链和地缘政治格局。
然而,这一目标同样难以实现。
美国制造业衰落的实质是资本全球化逐利与本土产业可持续性之间的冲突,而“再工业化”面临成本、技术、劳动力等多重挑战,即使企业回迁,这些挑战仍然存在。况且,关税战又恶化了各国经济关系,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只会使企业投资决策更加谨慎。
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美国若一意孤行推行单边关税政策,不仅无法实现其既定目标,还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面对美方的多变易变、极限施压,中国没有关上谈判大门,但也不会心存侥幸。一系列引发全球瞩目的反制动作表明,中国做好了应对冲击的各种准备,将继续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同时采取必要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各国唯有摒弃零和思维,共同维护自由贸易,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