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烫捞杯”能否掀起火锅外卖新风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22:00    

在餐饮行业不断创新求变的当下,曾经红极一时的“火锅杯”,如今穿上“新衣”变身“烫捞杯”卷土重来,引发了广泛关注。它将传统火锅进行创新改良,装进杯子里,以独特的形态和便捷的食用方式,似乎为火锅外卖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在热度飙升的背后,高客单价、品类局限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未来,“烫捞杯”究竟能否掀起火锅外卖的新风尚?

众多火锅品牌扎堆“上新”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外卖市场持续蓬勃发展。火锅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餐饮品类,在外卖领域也占据着重要地位。“烫捞杯”作为一种新型火锅外卖产品进入大众视野,为原本竞争激烈的火锅外卖市场注入新活力。

  不同于传统火锅外卖需要消费者自行在家涮煮食材,“烫捞杯”通过预加工的方式,将精心搭配好的食材与美味汤底一同封装在杯子中。消费者购买后,只需简单加热,便能随时随地享受到热气腾腾、美味可口的火锅,大大提升了食用的便捷性和效率。这种创新模式让火锅从传统的围坐聚餐场景,拓展到了更为广泛的单人用餐、办公间隙、户外出行等场景。

  众多头部火锅品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纷纷入局“烫捞杯”市场。海底捞在今年1月推出“春日限定烫捞杯”,包含招牌虾滑、牛骨原汤肥牛等多种口味,折后单价在60元左右,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不仅推出了针对外卖场景的子品牌“左庭右院鲜牛肉·烫捞”,去年8月还进行了“加量不加价”的产品升级;阳坊涮肉在去年5月推出捞捞杯,并于8月升级,推出豪华版捞捞杯和巨肉桶捞捞杯,价格40元左右,月销百单;一绪寿喜烧新增云南酸菜、糟粕醋锅底的“和牛烫捞杯”,单价50元,月销破千单。

  业内人士表示,“烫捞杯”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火锅行业在激烈内卷中“场景破局”的缩影。近年来,火锅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头部品牌纷纷通过价格战、产品创新和场景延伸寻找新的增长点。“烫捞杯”的出现,正是这一趋势的产物。头部品牌的积极参与,不仅为“烫捞杯”市场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

健康便捷驱动品类升级

  业内人士分析,“烫捞杯”与曾经风靡一时的“火锅杯”“杯装火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借助外卖市场的蓬勃发展,“烫捞杯”通过改良升级,重新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早期曾凭借高颜值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一阵打卡热潮的“火锅杯”,因产品概念复杂和火锅元素特点不够明显等问题,迅速沦为“过气”网红,渐渐淡出大众视野。如今,经过改良升级的“烫捞杯”,以便捷、健康和新颖的特性,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尤其受到追求快速健康午餐的白领群体青睐。

  “‘烫捞杯’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离不开餐饮品牌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洞察。”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健康饮食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于餐饮产品的品质和健康属性愈发关注。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让人们更加追求便捷、高效的用餐体验。

  “‘烫捞杯’并非单一产品,而是作为传统火锅延伸的产品线,丰富了品牌的外卖产品矩阵。”业内人士表示,“烫捞杯”是火锅外卖产品形式的创新,给门店带来高频点餐和生意增长。从前,火锅做外卖被视为极具挑战性。如今,在市场环境的推动下,火锅品牌纷纷加码外卖。当众多餐饮品牌全力角逐外卖市场时,差异化竞争至关重要,既要依赖于供应链能力,又要契合消费者用餐需求,还需要打造区别于火锅堂食的独特产品形态和菜品套餐。

  在食材选择上,“烫捞杯”注重品质与健康。安格斯牛肉、现熬牛骨原汤、大颗粒虾滑等高品质食材成为标配,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美味的追求。同时,餐饮品牌们纷纷推出低脂汤底、高纤维蔬菜等配套产品,迎合了当下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如海底捞、阳坊涮肉、左庭右院等品牌推出的“烫捞杯”产品,均顺应了消费者追求健康用餐的需求,菜品搭配上尽显品质和低脂,既让顾客满足了日常吃火锅的需求,又不需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在场景拓展方面,“烫捞杯”瞄准了多个细分市场。首先,一线城市的白领阶层成为重要目标客群。他们生活节奏快,午餐时间紧张,对用餐的便捷性和品质有较高要求。“烫捞杯”正好满足了他们在办公场景下的用餐需求,成为白领午餐的新选择。其次,健身人群和轻食爱好者也是“烫捞杯”的主要受众。这些消费者注重饮食的热量控制和营养搭配,“烫捞杯”提供的低卡、高蛋白产品,与他们的需求较为契合。

  在保证食材品质和口味多元化的基础上,“烫捞杯”的独特设计感和质感,成为吸引人们乐意下单的重要因素,其采用奶茶“吨吨桶”式设计,自带提手和锁扣杯盖,既方便携带,又契合年轻人“晒单”需求,兼具功能性与社交属性。

高客单价与品类局限待突破

  尽管“烫捞杯”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一,定价相对偏高,所触达的目标客群有限。从“火锅杯”到“烫捞杯”,其定价集中在50—60元,与一顿火锅的价格相比虽然更低,但该品类在与外卖场景实现强连接的同时,也更偏向于快餐,而快餐的价位远未达到这一数字。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有43.3%的快餐店客单价在10—20元,是当前的主流价格区间,这表明当前主流快餐消费市场更倾向于平价餐饮。在消费理性化的大环境下,“烫捞杯”动辄超过50元的客单价,使其在下沉市场的拓展面临较大困难,目标客群相对受限。

  其二,品类细分,市场规模小,难以出现连锁品牌。红餐大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达6175亿元,同比增长5.6%,预计今年火锅市场规模达到6500亿元。但“烫捞杯”仅为该市场下的火锅店的极其细分的产品存在,做成一个品牌较有难度。对中小品牌而言,“烫捞杯”宜作为补充产品线,而非盲目跟风独立业态。

  业内人士认为,“烫捞杯”以其创新的模式和独特的优势,为火锅外卖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有望成为火锅行业新的增长点。然而,要真正掀起火锅外卖的新风尚,还需要克服高客单价、品类局限、食材新鲜度等诸多挑战。未来,餐饮品牌们需在产品创新、成本控制和品质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只有这样,“烫捞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塑料杯里的火锅不再只是新鲜玩意儿,而是成为消费者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时,新风尚才算真正形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