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召开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工作部署会,15个县级“三名”工作室正式授牌成立,标志着该县落实广东省“新强师工程”、强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会议现场
会议明确,工作室将聚焦“教育人才孵化器、教育创新试验田、教育均衡辐射源”三大定位,构建“目标引领—项目驱动—考核激励”三位一体建设机制。其中,名教师工作室每周期培养5-10名骨干教师,需完成学科微课开发、混合式教学案例等创新任务;名校长工作室重点培养骨干校长战略思维,制定学校三年教师发展规划;名班主任工作室强化德育专业化,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德育成果展示,推动县域教育从“单点突破”向“全域提升”转变。
该县教育局主管领导在部署中强调,“三名”工作室主持人须当好“思想引领、行动引路、资源引流”角色,每年开展专题讲座、跨区域交流等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成员须争做“学习型、实践型、创新型”教师,完成“五个一”任务(职业规划、教学反思、公开课、课题研究、送教活动),并鼓励运用AI技术开展教学创新,相关成果优先推荐省级评选。管理层面将落实规划审核、跨校协同、考核淘汰机制,三年周期考核不合格工作室将被摘牌。
会议明确,各校按每年不少于1万元落实专项经费,县教师发展中心搭建专属资源库、线上交流平台,每年组织高端研修班,并建立季度汇报制度动态跟踪建设进度。特邀韶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吴春霞分享市级工作室建设经验,为县域工作室提供“传帮带”实践路径参考。
此次部署会是乳源推进“强师兴教”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资源、精准培育、辐射带动,着力破解骨干教师“升格、立格、领格”发展瓶颈,为粤北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可复制的“乳源模式”。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朱雪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