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射阳县各学校组织开展“清明寻迹·追思英烈 ”主题祭奠活动,教育引导全体师生缅怀烈士伟绩,弘扬先烈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革命传统,迈上新时代射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山河亦无恙,巍巍葬忠魂。在射阳县烈士陵园,射阳县教育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射阳县第二中学、射阳县同心小学、射阳县海都实验小学师生代表先后来到此地,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缓步走向烈士纪念碑,向烈士敬献鲜花,寄托哀思,以慰英灵。
纪念碑前,学生代表慷慨激昂的演讲声,全体同学慷慨激昂的宣誓声在烈士陵园上空回荡。“我明白了现在的幸福生活太来之不易,以后我肯定会更珍惜,学习也得更努力,不能辜负先烈们的牺牲。”射阳县第二中学学生程葛馨铿锵有力地说。
“这位烈士叫孙东魁,生前为空军部队战勤大队上尉......” 射阳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内,227件珍贵的红色藏品与220余册红色典籍,通过现代科技与专家技艺的融合,共同构筑起“行走的红色课堂”,让英烈形象从历史深处走来。听着解说员的讲解,看着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师生们仿佛穿越历史长廊,深刻体悟到了革命英烈那崇高如峰、伟大似海的精神与情怀,真切感受到革命英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独立和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场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要铭记历史,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射阳县同心小学学生五(1)班张芸菲表示。
“此次清明参观活动,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射阳县同心小学校长徐古军表示, “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继续通过红色主题教育,引导孩子们传承英烈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944年6月30日拂晓,从海河上游远远传来汽笛声。这时,担任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一个排,已隐蔽在海关东面塌港边的两间茅屋里……”4月3日,在射阳县海河镇十八烈士陵园中,宣讲志愿者声情并茂地为射阳县海都实验小学、射阳县海河小学、射阳县海河初级中学师生追忆十八勇士英勇抗击敌寇的英雄壮举,讲述射阳县成立烈士寻亲小组,几经波折、反复求证,最终让革命烈士“归队”的寻亲之旅。师生们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神情肃穆地向革命烈士鞠躬默哀,向革命前辈致以无限敬仰与深沉追思。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革命英烈是国家历史的重要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开展“清明寻迹·追思英烈”活动,不仅是对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全体师生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下一步,我们会在课堂上结合学科内容,多引入先烈的故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先烈精神,也会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活动感受和对先烈精神的理解,把这种精神不断延续下去。”射阳县第二中学常务副校长戴超表示。
通讯员江仁彬/文 薛 蒙/图
校对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