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普陀区“海聚英才”路演大厅内热潮涌动,“智汇青春·才链普陀”普陀人才学院青年分院开班仪式举行。
据悉,普陀人才学院青年分院首期40余名学员来自普陀区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优秀青年企业家、技术骨干组成,涵盖人工智能、文化创意、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学院首创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育人机制,聚焦德育铸魂、智育固本、实践育能、协同育成的“四育体系”,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发展,构建“平台赋能—课程支撑—要素融合—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院将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红色文化研学课程等,通过理论活学和实地访学,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聚焦科技前沿和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将对学员进行多维度的创新创业指导,构建“专通结合”的知识体系。通过沙盘推演、案例分析、应急处突等,打造“沉浸式”实战场景。同时,联动政校企,整合跨界资源,通过实地参访国家级实验室,智能制造工厂、大科学装置等,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与模式变革,促进创新教育资源要素流动与集成,探索形成团组织为纽带的教育、科技、人才、产业长效一体发展机制。
普陀区副区长王珏,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工作局局长徐慧敏,团区委书记吕欢、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丹丹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
上海恒星引力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宇成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表示:“青年分院不仅提供知识赋能,更搭建了跨领域合作平台。作为学员,将学以致用、服务普陀,在创新创业中贡献青春力量。
开班仪式结束后,“学两会·聚英才·向未来”青联大讲堂活动开讲。团区委书记、区青联主席吕欢主持活动,普陀区副区长王珏应邀作专题授课。她以“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传达交流”为主线,从参与全国政协会议的亲身经历出发,围绕两会精神关键内容谈体会与感悟。同时结合普陀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为青联委员和首届青年分院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堂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深度的精彩授课。
青联思享汇活动以“青声建言十五五”为主题,围绕“如何培育面向未来的青年人才”开展讨论。五位来自“教育、科技、人才培育”等领域的青联委员,立足专业视角,为“十五五”规划落地贡献智慧。
通过跨界碰撞,青联委员们分享了“青年行动方案”。来自区教育局的金炜珺在分享中提到,教育人才培育需构建全链条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精准匹配教师培训需求,为“十五五”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夯实基础;上外附属普陀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陈杨明提出,应以5G、AI技术打造“智慧校园生态圈”,助力普陀建成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区;上海炯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忱结合企业实践,分享了AI评测系统、虚拟实训平台等应用案例,建议政企协同建立“教育科技孵化基地”;中建国际工程集团团委书记赵丹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孵化,呼吁设立“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与青年科创基金,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区委组织部人才服务科副科长王晓乐则从政策视角出发,解析普陀人才新政的精准扶持措施,提出建设“人才服务驿站”,为青年扎根普陀提供全周期保障。
为不断丰富普陀人才“蓄水池”建设,普陀团区委将围绕创新链,充分发挥普陀人才学院青年分院育人作用,持续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构建全周期人才培育“生态雨林”,打造具有普陀特色的青年人才培养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