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新华网
4月19日7时30分,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南海子公园南门开跑。这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与跑步爱好者一起冲出起跑线,在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挑战极限。最终,“天工”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冲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
“天工”成绩符合预期
发令枪一响,1.8米高的人形机器人“天工”第一个冲了出去,两条结实的大长腿充满机械感。去年的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上,它曾作为“配速员”与选手们一起冲刺终点。“近一年过去了,我们成长了!”该赛队发言人魏嘉星说,“天工”的奔跑速度在去年是6公里/小时,现在最高能达到12公里/小时。
10时许,“天工”冲过终点线,是第一个跑完全程的赛队,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得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冠军。“我觉得它表现不错,符合我们的预期。”研发“天工”的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说。
机器人奔跑时,双脚交替重踏地面,持续产生的冲击给机器人带来极大挑战。“天工”夺冠的“神秘武器”是什么?此次天工队参赛的选手是天工Ultra,身高1.8米,体重约55公斤。此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门对机器人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并采用关节导热、风冷散热等技术,使关节能支撑更长时间奔跑。
记者获悉,此次“天工”大约保持每小时八九公里的配速,中途更换3次电池,与赛前团队预估保持一致。另一个亮点是,比赛过程中,“天工”并没有像很多赛队使用遥控操作的方式,而是通过无线领航技术完成跟随导航和长程路径规划,自主实时调整奔跑方向和速度。
机器人赛前也需热身
“跟人跑步一样,雨后地面会比较滑。”天工队发言人魏嘉星向记者解释,奔跑过程中,机器人也会稍微降低一些速度,来保证整个运动过程的稳定性。
筹备阶段,赛队也考虑到了机器人跑步过程中要面临的各种情况。此前,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对“天工”的本体和一体化关节的稳定性和耐热性做了较好的提升;在机器人的平衡性、步态规划、上下肢协调方面,也做了运动控制算法的升级,能够让它跑得更稳定、更灵活,适用于复杂的户外环境。
机器人如何热身?魏嘉星说,比赛正式开始前,该赛队专门对“天工”进行了一些调试和检查。比如让它先提前走走、跑跑,看看机器人的整体情况,确保它能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出最好状态。
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是人形机器人跑半马要解决的难题,也正是这次比赛的魅力所在。组委会介绍,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跑”到真实的道路环境中,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首次。
赛道模式精心打造
本次比赛采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模式,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赛道共用,但分属不同赛区,这种模式对机器人而言,在很多方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赛场上,人类跑者与“钢铁跑者”从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出发,途经泡桐大道、文博大桥、通明湖公园等网红打卡地,最终到达通明湖信息城。“我们要打造一条最美的马拉松路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说,机器人和选手们在前行过程中,感受到“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在春季的别样风光,也能在文昌大道一睹各大企业的风采,穿过最具梦幻的泡桐大道,充分领略“一城花海,两侧紫韵”的风景。这一匠心独运的设计,完美诠释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更实现了人文精神与自然之美的和谐共生。
走进百姓家尚需时日
夺冠的机器人何时能够走进百姓家?“人形机器人还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它的能源利用效率,机器人跑步过程中还得换几次电池,因此电池续航能力需要增强。”熊友军说,下一步“天工”将迭代运动控制的能力和上半身操作能力,真正让机器人能够走入生活,帮助人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据北京晚报
■记者手记“人机共跑”,拉近与未来的距离
在春日跑马热潮再度来袭的4月,一场“人机共跑”的半程马拉松为路跑赛事添了“一把火”。这是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人形机器人与人同步报名、同时起跑,共跑21.0975公里,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无疑是最大看点。
好奇、期待、疑惑交织在一起……对于现场所有选手、记者、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而言,这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自从一个多月前人形机器人参加半马赛事的消息发布后,与“人机共跑”相关的话题就层出不穷——机器人为何要设计成人形?人形机器人又为什么要跑马拉松?真的有机器人能跑完半马吗?
在科研人员看来,马拉松不是秀场,而是高规格的试验场。“旋风小子队”领队崔文昊表示,此前业界很少像半马这样长距离、长时间地测试机器人的极限性能,为了让机器人在赛场上跑得更快,各支队伍加紧攻破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的难关。他相信,这次“人机共跑”过后,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都会有所提升。
正如同人类跑马需要坚持不懈地科学锻炼,人形机器人也需要在科研团队的帮助下,不断完善自身性能。这场备受瞩目的人形机器人半马,能够增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互鉴,推动技术升级以及行业标准的建立,让更多人看到、了解、接纳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在于融入社会生活,这场半马生动描绘了智能生活的美好图景,将“人机共荣”的目标又向前推进一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此次“人机共跑”是技术测试平台、能力展示平台、应用推广平台,人形机器人样式、身高、体重、功能有差异,各自擅长的领域也有不同,但是都会在备赛、完赛过程中各自提高,未来将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各显其能”。
马拉松对于人类而言是挑战生理极限,人形机器人作为跑圈“新人”,跑马之旅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给予更多支持和信任。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