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拱极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20:57:00    

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大街72号的拱极门,不仅是一道城防建筑,更是一座见证了太原沧桑巨变的城门。

拱极门是明朝时期太原城的北门之一。现存建筑为2003年在原址上修缮,复原后的拱极门城楼保持了明代风格,砖木结构,三层四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1491.8平方米,城墙土砌砖包。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围廊,城楼底层有金柱四根,檐柱16根,廊柱24根,各层间以木制楼梯连通以便上下。既充分表现了古城威武雄壮的气势,又不失其古朴自然。“拱极”一词出自《旧唐书·礼仪志二》:“叶台耀以分辉,契编珠而拱极。”“拱极”与“拱辰”同义,即拱卫北极星。《论语·为政》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具体到一城之门,以“拱极”命名的都是城池的北门,在此既有拱卫北方之意,也有拱卫京城之意。

站在宽敞的北大街上眺望拱极门,只见城门楼高耸,城墙蜿蜒,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

穿过拱极门的城门洞,仿佛穿越了时空。城门洞内两侧的砖石,有的已经风化,有的则被后人修补,这种新旧交替的景象,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站在城墙上,放眼望去,整个北大街尽收眼底。远处的高楼大厦与近处的古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古今交融的画面。城墙上的风,带着历史的温度,吹拂过脸庞。抬头仰望高高的城楼,这座城墙上的门楼,是“城”的标志。城楼之间由城墙相连,在古代战争中,砖木结构的城楼既是瞭望所,又是守城将领的指挥部,更是极其重要的射击据点。“女墙”则是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是古代城墙必备的传统防御建筑。“马面”又称为敌台、墩台、墙台,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马面的使用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主要用于城市防御。

拱极门,这座见证了太原历史变迁的城门,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气,也感受到了现代人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并州新闻 邢占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