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个春天,请到民勤种棵树!
在甘肃民勤
沙漠与绿洲的博弈已持续了七十余年
如今
一场名为“请到民勤种棵树”的公益活动
吸引着全国志愿者奔赴沙海前线
从“云种树”到“沙丘日记”
从网红博主到青春学子
这里的故事
远比想象更动人!
01
为什么是民勤
翻开中国地图
民勤如同一枚楔子
死死卡在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之间
阻挡着两大沙漠的合拢
这座河西走廊东北部的县城
用3%的绿洲面积
抵挡着93%的沙漠侵袭
这里年均降水量仅110毫米
蒸发量却高达2600毫米
石羊河断流导致青土湖干涸
荒漠化率一度达94.5%
民勤县城 图源:民勤发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民勤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每到风沙肆虐的季节
狂风裹挟着漫天黄沙
不仅吞噬着农田和家园
更威胁着当地人的生存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形势
民勤治沙行动刻不容缓
02
人进沙退的“绿色接力”
民勤
这片古老的沙漠绿洲
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这片土地见证了
中原王朝“屯垦戍边”的智慧
也承受着过度开发的代价
上图:民勤县四方墩生态林基地。民勤融媒供图;下图:石羊河下游民勤蔡旗断面。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1950年春天
民勤县拉开了抗击风沙的帷幕
70多年来
民勤人民坚持不懈与风沙抗争
开展了大规模的压沙造林行动
在民勤防沙治沙路上
先后涌现出了大坑沿农业合作社、
铁姑娘治沙队、薛万祥、杨可畅、
石述柱、姜莉玲、马俊河、仲麟等
不同时代的治沙群体和个人
科学防沙治沙。上图:民勤融媒 邸海霞 摄;下图: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惠民 摄
如今
全县230万亩人工林构成的绿色长城
封育325万亩以上的天然沙生植被
创造了由“沙进人退”
到“绿洲重生”的生态奇迹
消失半个世纪的青土湖
重现27.65平方公里水域
连蓑羽鹤都飞回来筑巢
青土湖碧波荡漾 央广网发
当青土湖重现碧波
当石羊河重新润泽农田
民勤模式正诠释着
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
那些深扎地下的治沙根系
既织就着守护中国的生态屏障
更孕育着兴业富民的绿色银行
03
走,去民勤种棵树!
当你在手机里收取蚂蚁森林能量时
甘肃民勤的梭梭树林
正在真实地改变中国绿色版图
2024年植树节
十位明星少年
在民勤种下180000棵梭梭树
相关节目播出后
#到民勤种棵树#迅速登上热搜
年轻人在弹幕中刷屏:
“想去民勤种树!”
“这才是真正的偶像!”
上图:奔流新闻供图;下图:观澜新闻供图
在这个植树播绿的好时节
“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
让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齐聚民勤
播种下荒漠化治理的决心和希望
在社交平台上
“到民勤种棵树”成为年轻人热议的话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丁凯摄
自活动开展以来
“线上认养 + 线下体验”双轨并行
众多网友参与“云种树”
线下植树活动更是热火朝天
从大学生、志愿者到网红博主
越来越多的人奔赴甘肃民勤
亲手种下一株株梭梭树
用行动守护这片土地
家长带领孩子种梭梭。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挖坑、种树、取水浇灌……
铁锹与希望同频共振
当“请到民勤种棵树”的号召
通过互联网传遍全国
这场与风沙的博弈
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植树造林
当无数年轻人弯腰种树的身影
与70多年前治沙者的足迹重叠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关注生态、投身治沙
“请到民勤种棵树”
不仅是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
更汇聚了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04
从种树到文旅
民勤的公益行动不止于种树
这场绿色行动
正衍生出意想不到的生态价值
上图: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基地;下图:摘星小镇
踏入沙漠雕塑公园
百余件姿态各异的雕塑
与梭梭林的绿浪构成奇异共生
来到摘星小镇
可栖身银河、仰望苍穹
收获一段浪漫的星际之旅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漫步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红崖山水库
天地相接,水天一色
游人与水鸟构成一幅绝美的和谐画卷
上图:民勤人参果;下图:民勤蜜瓜
当地特色美食
更是搭乘生态发展的快车
绽放出全新光彩
节水技术培育的民勤蜜瓜
甜度高达18度
本地特有的沙葱饺子
是游客吃了还想打包的“沙漠记忆”
当地羊肉因长期食用盐碱地植物
肉质鲜嫩无膻味
……
这一道道美食成了人与沙漠和解的见证
从坚固的生态屏障
再到兴业、利民的“绿色银行”
防沙治沙的“民勤模式”
为美丽中国建设
注入了强劲绿色动能
未来
民勤这片充满奇迹的土地
还将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持续拓展生态经济的边界
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
05
如何加入这场绿色行动?
线下参与:
可前往民勤昌宁镇四方墩
收成镇兴隆东滩两大基地
体验挥锹种树的成就感
“民勤种树吧”小程序正式上线
志愿者可提前预约登记
线上支持:
活动将同步开通
线上植树认捐平台
参与者可通过小程序“云认养”树木
每棵树将配有专属生态证书
当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聚集民勤
“请到民勤种棵树”
已超越生态修复的范畴
成为中国人向沙要春的行动样本
这场始于植树播绿的活动
正以一棵棵扎根土地的绿植
标注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刻度
当沙漠的风掠过草方格
当石羊河的水漫过新栽的树苗
这片土地用70余年光阴证明
美丽中国从不是遥远的蓝图
而是万千双手共同书写的现在进行时
那些深扎地下的梭梭根系
何尝不是我们留给未来的绿色索引?
此刻
无论你身在何处
都能为民勤种下一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