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张勇才:一生坚守一件事,做好一名红军墓守护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5:35:00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方召镇巫脚交村,距离村寨6公里远的深山里,有一座无名红军墓,村民张堂开一家四代人接力默默守护这座红军墓的故事,被当地人广为传颂。

张勇才是张堂开的孙子,也是张家的第三代守墓人。如今,这位年过半百的苗族汉子已经坚守了红军墓15年。

“我们家守护这个红军烈士墓一共91个年头了,自己作为第三代守墓人,要把这份责任延续下去,让后人铭记历史,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张勇才坚定地说。

张勇才正在擦拭无名红军烈士墓碑。(台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用真情守好红军英魂

青山静默不语,青松沙沙作响。

又是一年清明时。4月4日一大早,张勇才带着镰刀走出家门,后面跟着三个儿子,拎着香烛和纸幡。走过6公里的山间小路,一家人在一座坟茔前停下脚步。

“红军战士,清明节到了,我们来看你啦。”张勇才一边说,一边用镰刀削去坟茔上方的枯木杂草,随后在坟头添上一抔新土。“以后等我老了来不了,就换成他们啦。”

这位“红军战士”来自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至今无人知晓,但在张家四代人心中,这位牺牲在当地的无名红军烈士早已是他们的亲人。

自2010年从父亲手中接过守墓接力棒,张勇才一直遵循着父辈嘱托,每逢清明、春节等重要节日,都会带上家人一起徒步进入大山深处,按照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无名红军烈士扫墓。

“我们每年都来祭扫红军墓三次:春节来一次,清明节来一次,夏天草长得快,我们也要来清除杂草一次。”提起这座无名红军墓的过往,张勇才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张勇才带着小儿子来红军墓祭奠

1934年12月,红军长征路过台江,打土豪、分田地,帮助世世代代受地主老财欺压的苗族群众。在一次与土匪激战过程中,一名红军战士不幸牺牲。第二天,张勇才的爷爷张堂开上山务农时,在自家的水田里发现红军战士的遗体。张堂开于心不忍,于是把遗体转移到向阳的山坡上安葬。此后,张堂开一直看护这座红军墓,每逢清明节便带着家人去祭奠。

1981年,台江县政府打算将散葬的红军墓迁到县烈士陵园统一管理。听到这个消息,张堂开和他的几个儿子很是不舍,于是他们主动找到相关负责人说明情况。“几十年来,我们把这名红军烈士当成自己的家人,就让他继续‘留’在这里吧。”被他们一家对红军墓的真情打动,有关部门领导特事特办,批准红军墓留在原地,并立碑为记。

1983年5月,张堂开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他不忘叮嘱儿孙:“我走后,要把我葬在红军墓旁边,守墓的事今后就交给你们了……”

如今,40多年过去了,守护红军墓的接力棒已传到张家第四代。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的张勇才二儿子张江文萌生了新的愿望:“大学毕业后,我要报名参军,用实际行动传承红军精神。”

用真心讲好红军故事

清明节前夕,方召镇机关党支部前往红军墓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日活动。当天,该支部全体党员干部怀着崇敬与肃穆之情,佩戴党徽,从巫脚交村山底一路步行前往红军墓,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军精神。

张勇才和他们一道,为大家现场讲述了红军战士与土匪激战而牺牲的故事。“这是我第二次来了,每次都被红军烈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所深深感染。”入党积极分子邰青山说道。

精神薪火相传,英雄从未走远,墓碑上的红星在青山的映衬下闪闪发光。在红军烈士墓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大家举起右手,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寂静的山谷。

方召镇机关党支部党员干部向红军英雄祭献鲜花。

一句诺言,几代守候;一个故事,几代传承。如今的巫脚交村红军墓已经成为基层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张勇才也多了一重身份——红色故事宣讲员。每年清明节、七一、国庆节前后,大山深处的巫脚交村,讲解声声入耳,前来祭扫的跫音不绝。

“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会继续守护在这里,把红军故事一代代讲下去。”张勇才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知道红军英雄的战斗故事,铭记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用行动践行红军精神

红军精神是历史的馈赠,更是前行的动力。正是对红军精神的敬仰和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张勇才的父辈中,有两人参加抗美援朝,一人在部队服役。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张勇才也于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诠释红色情怀,守望心中对英雄的敬仰。

2022年5月29日,巫脚交村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灾,农户房屋折损、冲毁,公路到处垮塌、塌方。

面对灾情,张勇才挺身而出,协助村“两委”积极开展入户排查、村子清理、消毒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确保村子损失降到最低。

张勇才(左一)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在红军墓前重温入党誓词。

“除了守好红军墓,讲好红军故事,他还时刻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总是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党支部书记张福贵告诉记者,张勇才还是台江县的党代表,但凡村里有建设资金需要、产业发展困难,他都会在开大会的时候提出来,帮助村子争取政策支持。

此外,张勇才还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号召,带领三十几户父老乡亲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务工。“平时村里有什么活路,他总是带领团队第一时间承揽下来,帮助大家一块挣钱。”张福贵说。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连日来,张勇才一直忙碌在田间地头,带领乡亲们开展点秧、插秧、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张勇才15年如一日坚守红军墓的故事值得我们赞扬,同时他积极践行红军精神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的行为更令我们钦佩。”驻村第一书记李云感慨道。

十几年如一日,张勇才守护的不仅是烈士忠魂,更是对党忠诚的初心和承诺践诺的使命。他曾先后2次获得台江县爱国拥军先进个人、台江县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谈到今后的打算,张勇才说:“我将用真心讲好红军故事,用行动守好红军英魂,用一生坚守好红军墓守护者的身份。这既是父辈的重托,也是光荣的使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通

编辑 李丽

二审 安通

三审 熊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