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南充市政府新闻办在市统计局会议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南充经济运行情况,提前通报南充市《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相关内容。南充市经信局、南充市财政局、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南充市商务局、南充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应邀出席发布会,向到会的中省媒体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南充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文林主持新闻发布会。
南充市统计局总经济师胡佳富首先通报了2025年一季度南充市经济运行情况。他说,根据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一季度南充地区生产总值614.7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6.53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33.9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14.36亿元,增长5.8%。具体表现为:
初步统计,全市一季度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增长3.4%,水果产量增长7.3%,茶叶产量增长3.7%。生猪出栏144.14万头,同比增长0.1%。水产品产量3.55万吨,同比增长4.9%。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集体企业增长1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0%。分行业看,涵盖的33个大类行业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0%。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5.03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利润总额14.74亿元,增长11.4%。
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7%,批发和零售业增长4.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5%,金融业增长3.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7%。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4.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7.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3%。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6%,新建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16.0%,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5.9%。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80亿元,同比下降0.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7.92亿元,同比下降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88亿元,增长0.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84.81亿元,增长5.1%;商品零售348.99亿元,下降1.5%。从热点商品看,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讯器材类增长72.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3.4%,家具类增长22.2%,中西药品类增长20.0%。
南充市财政局副局长杨博从“制定背景、主要特点、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对即将出台的南充市《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作了说明。杨博表示,南充市《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市20条”)已经市委、市政府审定同意,即将正式对外发布。
2024年10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市13条”),出台阶段性稳增长政策,助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发展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由于“市13条”大部分政策已于今年3月底到期。为全面贯彻中省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对接落实“省21条”政策措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川办规〔2025〕3号)〕,在系统评估“市13条”政策阶段性效果基础上,研究提出接续政策,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市20条”的制定,是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注重政策接续性。是对以往政策的补充和延续,最大限度提升政策整体效能,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二是注重政策精准性。围绕市委“1558”工作思路和全力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目标任务,聚焦“提振消费、补短强弱、培育产业”等重点领域。
三是注重政策针对性。既坚持跳起摸高,又适当扩面调围,对“市13条”执行效果较好的政策继续实施,对低效无效的不再执行,并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新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激励作用。
“市20条”共4个方面20条。
(一)加快消费恢复提振。包括实施消费信贷财政贴息、发放“蜀里安逸·乐享南充”消费券、实施首发经济激励、实施消费促进活动激励、实施演艺赛事活动激励、实施重大文旅消费促进活动激励、实施二手车销售奖励7条。
(二)帮助企业降本减负。包括实施企业招工成本补贴、加力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实施多式联运发展激励3条。
(三)推进企业快速成长。包括实施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激励、实施建筑业企业生产规模增长激励、实施商贸企业经营增长激励、实施物流企业引育激励、实施文旅企业经营增长激励、实施旅行社“引客入南”激励6条。
(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实施科技服务业机构引进激励、实施生猪牛羊出栏激励、实施企业主辅分离激励、实施传统服务业企业转型激励4条。
对于四川日报提出“南充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哪些特点,如何看待南充经济的开局?”问题,南充市统计局总经济师胡佳富认为: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市上下以打赢经济发展翻身仗为统揽,加快推动各项存量增量政策落地落实,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一季度经济发展实现“开门红”,取得了翻身仗首战首捷。
在他看来,一季度南充经济运行情况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实现“三个高于”。全市经济延续去年持续恢复态势,经济增速稳步加快,由去年全年的5.1%提升到今年一季度的5.6%,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去年全年,分别提升0.2、0.1、0.5个百分点,增速排位列全省第12位,较去年全年提升6位,增速排位为近5年最好成绩。
二是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工业贡献突出。全市牢固树立“产业为本、工业当家”理念,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工业领域投资力度加大,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7.0%、22.6%、48.1%;工业增速加快回升,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较去年全年提升6.2个百分点,其中“3+2”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6.3%;工业经济贡献突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7%、较去年全年提升8.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同时,农业生产稳中有进,一季度生猪出栏由降转增,蔬菜、水果、水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8%、较去年全年提升1.1个百分点。服务业总体平稳,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增长,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9.3%、29.9%、24.7%;衣食住行、交通、金融等平稳运行。
三是发展质量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取得新进展。全市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兴动能不断增强,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6%;新消费模式增长较快,线上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5.9%。税收收入、居民收入均高于GDP增速,全口径税收收入45.97亿元,增长8.5%、较去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1、比上年同期下降0.02。
(上下滑动查看)
针对四川经济日报关心的“中美贸易战冲击背景下,当前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作为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市经信局在企业培育上有什么新动作和新成效”的问题,南充市经信局副局长范雪峰表示: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打造“企业之家”为抓手,全力构建“一网一号一厅”“5+3+3”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一是聚焦“四类台账”抓服务。建立了升规入统、重点项目、问题诉求和融资需求4本台账,实施精准精细服务,先后协调解决企业在融资贷款等方面困难问题60余个。二是聚焦“三个类别”抓培育。围绕龙头企业、腰部企业、困难企业等不同阶段的个性需求,“一企一策”制定了30户重点企业培育方案,制定了110户“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案和“升规入统”工作方案,助推龙头企业成长壮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小微企业快速升规。三是聚焦“十项职能”抓保障。在企业之家服务大厅,我们设置了会计、法律、金融、培训、用工、物流、咨询、应急、报关、开放等增值化服务岗,一对一帮助解决基础性公共服务需求,指导受冲击企业稳定生产、推动新投产企业满产达产。一季度,全市新增规上企业33户,取得有名录库13年以来同期最好成绩,三环电子、吉利商用车等企业产值同比增幅15%以上,
(上下滑动查看)
对于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提问“去年12月份以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9项重点任务之首,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提振消费’放在第一位,今年南充市在提振消费方面,有哪些举措?”,南充市商务局副局长吴瀚表示: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提振消费是畅通经济双循环的关键引擎,今年,将重点推进6个方面的工作来提振消费。
一是提升居民收入,稳住消费基础盘。消费能力是提振消费的前提,我市在稳就业促增收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举措,比如开展养老护理、电工、面点师等多种技能培训课程。同时,也出台了稳岗用工的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用工规模,稳定就业市场,并鼓励企业建立科学的增资机制,让居民消费底气更足。
二是丰富促销活动,增强消费吸引力。今年,我们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要求,深入谋划了130余场次市县级促销活动。已经开展的有2025迎春购物月、第三届川东北建材家居节等活动。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展2025首届川东北(南充)消费品博览会、3C智能产品展、第十三届南充啤酒节等活动,强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打出“国补+厂补+店补+财政补”的促销组合拳。
三是打造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持续升级改造六合丝博园、黄金江岸、相如故城等省级消费新场景,强化运营质效,不断提升流量、热度。瞄准消费新需求,加快打造一批银发经济、夜间经济、潮玩经济、文旅经济的新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丰富消费供给。
四是扩大服务消费,挖掘消费新增量。我们将围绕餐饮、家政、养老、文旅、体育等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深入实施商贸服务业“千户培优”行动,启动实施“百品千店”餐饮烟火小店提质惠民项目,积极促进京东养车等项目落地,更好地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
五是发展平台经济,布局消费新赛道。加快引进京东、抖音等头部平台经济企业,开辟平台经济新领域,引领带动本地平台企业突破发展。鼓励发展“人工智能+消费”,鼓励各类商圈、商业综合体引入数字人导购、AR虚拟试衣、无人便利店等沉浸式消费场景,增强消费者的新鲜感。
六是突出政策驱动,释放消费新动能。为充分鼓励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拟在餐饮、零售、首发经济、促销活动、二手车销售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更好释放消费市场的内生动力。
(上下滑动查看)
对于川网传媒提问“一季度,南充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两项指标均实现了‘开门红’,你们作了哪些努力?上半年是否能如期实现‘双过半’?措施是什么?”,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办专职副主任吕志华介绍说:
一季度,重点从三个方面努力,扎实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首先是大力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聚力攻关高产创建,围绕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100个千亩高产示范片,搭起了全年粮油丰产基本框架。其次是着力抓早抓主动,稳住了“肉案子”基本盘,重构了畜牧由负转正的基本格局。再次是着力完善特色产业生产链、加工链、品牌链,通过线上线下促销售,不断提升特色产业质效,实现了增产增收。
吕志华表示,对于是否能够如期实现“双过半”,南充同样有信心。下一步,南充将抓好小春后期田管、抢时收获和大春高质量播栽;积极稳存量、增新量、育大户、降成本、纾困难,推动畜牧生产健康发展,继续保持粮油、生猪全省第一的领先优势。大力推动“畜牧、粮油、蚕桑丝绸、蔬菜、水果、食药同源、花椒、水产”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完善提升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提升蔬菜、晚熟柑桔、蚕桑等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做好春玉米和水稻育秧肥水管理,储备好防汛抗旱物资。盯紧盯牢5-9月动物疫病高发时期,提前备足防疫物资,扎实做好“春防”工作,坚决守住农业生产安全底线,实现上半年农业“保位进位、提质增效”。
(上下滑动查看)
南充融媒提出的“市经信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如何做好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问题,南充市经信局副局长范雪峰表示:
生产要素成本是企业关注的热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冬云书记多次作出明确批示指示,我们也会同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想办法、添措施、降成本。
在用电服务方面,一是创新购电方式。今年以来,我们以小微企业为单位,采取打捆签约电量,先期整合50户小微企业,打捆签约电量4000万度,节约用电成本约150万元,正逐步扩大规模,今年准备打捆签约电量3亿度。同时,正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和用户侧储能项目建设,力争为工业企业节约电费1900万元以上。二是精准能效服务。坚持“一企一策”的原则,先后为2816户工业企业(含规下)提供了精准能效服务,节省电费986万元。三是专班诊断服务。针对部分企业反映闪断偶发问题,组建了电能质量诊断专班,先后解决了和泰光纤、宇天真空等企业闪停问题。四是全程代办审批。由驻点专员全程代办审批用电手续,实现资料预审、方案编制、合同签订上门一站式办理,平均办理时长压减至10个工作日以内。
在用气服务方面,一是全力争取用气指标。以永盈新材料为例,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率队到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成功争取用气指标4000万方,确保项目按期投料生产。二是全力争取手气价格。积极帮助用气大户争取天然气优惠政策,如帮助永盈新材料享受到燃气直供政策,2024年指标气综合单价为2.28元/m³,较全市平均水平低1.26元/m³左右。三是全力争取消纳指标。大力支持地方国有燃气公司参与零散气就地消纳,启动实施南充55井零散气就地消纳合作具体事宜,全力帮助企业降低用气成本。
(上下滑动查看)
来源丨南充播报
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