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法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尚凯元 青 木
“联邦政府再次下调增长预期:0%”,德国《商报》22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下调今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后,德国政府也下调了其经济预测,预计2025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零。如果这一预测成为现实,将是德国经济历史上首次连续三年没有增长。
德国电视一台24日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全球经济环境严重恶化,在德国新政府组建并必须做出重要经济决策之际,对德国经济造成了打击。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的沃尔默绍瑟对德国经济陷入停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其中一个原因是德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同时出口面临来自美国关税政策的压力。此外,德国国内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专业人才短缺与失业率上升并存、企业税相对较高以及能源价格高昂等。《商报》认为,德国新联邦政府面临三重任务:必须立即消除不确定性、必须提供短期经济刺激、必须保护德国经济在中期内不萎缩。
德国的经济压力在23日发布的4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也有所体现。根据标准普尔全球与德国汉堡商业银行(HCOB)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德国4月综合PMI由51.3降至49.7,跌入收缩区间,结束了此前连续三个月的扩张态势。服务业PMI从50.9骤降至48.8。
此次服务业回落主要受多重不确定性叠加影响,特别是与美国贸易摩擦升级密切相关。德国服务业企业普遍反映,客户决策周期拉长,投资与消费支出趋于保守,项目推进明显放缓。汉堡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赛勒斯·德·拉·鲁比亚指出:“对关税与经济前景的担忧,正在抑制服务行业的扩张动力。”
欧洲另一大经济体法国的情况则更为不容乐观。综合PMI指数仅为47.3,服务业PMI更是跌至46.8。HCOB经济学家乔纳斯·费尔德胡森表示:“法国私营部门未来几个月将面临持续压力。”服务业新订单接单量出现自2020年1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企业招聘开始收缩,商业预期降至近五年低点,凸显对未来市场环境的深度悲观。
受德法两国数据影响,欧元区4月综合PMI降至50.1,较3月的50.9进一步回落,低于市场预期的50.3。服务业PMI从51下降至49.7,五个月来首次跌入收缩区间。虽然欧元区整体制造业有所回暖,但服务业的萎缩态势对整体复苏构成实质性掣肘。
在服务业萎缩、制造业仅小幅回暖的背景下,欧元区经济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将2025年欧元区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0.8%,较年初预测值下调0.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