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春耕不仅是时令的轮回,更是现代农业的强劲脉动。建安区的春耕春管交响曲中,不仅有科技与传统的交融,更包含了农民对丰收的殷切期许。
眼下,建安区6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铺满绿意,规整的田间道路如脉络般纵横交错,成方连片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春风吹过,绿浪翻滚。
种粮大户李继才正在操作卷盘式喷灌机,伴随着机器的嗡嗡声,细密的水珠如银线般喷洒而出,360度旋转均匀地将水洒向田间。在李继才身旁,田地里翠绿的麦苗在水珠的轻抚下,愈发显得生机勃勃,像是在欢快地向人们诉说着对水分的满足。相较于传统灌溉方式,卷盘式喷灌机不仅省时省力,节水效果也十分显著。
在农业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的浪潮中,陈曹乡东赵庄村的种粮户赵新芳凭借着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种植之路。他种植的120亩“叶黄素小麦”和30亩“蓝小麦”,从播种、灌溉、病虫害防治到加工成面粉,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成为了当地农业发展中的新亮点。这150亩特种小麦承载着他的希望,也预示着建安区农业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前景。
与此同时,为提高小麦的成穗质量,建安区的农业科技专家也深入田间,精准施策,指导种植户科学开展小麦田间管理。
建安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同时也是许昌市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近年来,建安区科学规划,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格局,为建安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园区实行高效节水灌溉,配备智能井房、自动测墒、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节水灌溉刷卡启动,用电计量,真正做到了“一卡在手、灌溉无忧”,彰显了现代农业的高效与智能。
陈曹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志华说:“陈曹乡作为农业生产大乡,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在稳定种植面积上,目前全乡耕地保有量9.8万亩,小麦的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其次大力提升单产水平,投资1.8亿元对28个村的高标准农田进行了改造提升,完善了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为粮食高产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再者不断增强综合效益,扩大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8.2万亩,培育268家种植大户和132家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还搭建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记者/黄琨 沈栋
编辑/郭彩霞
责编/李晓宇
审核/张江岭 李敏
监制/张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