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村行】长地村:不做垃圾分类的“局外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2:25:00    

人间四月天,花香四溢。走进长地村,干净整洁的村道,绿树成荫的农家小院,修葺一新的垃圾分类集中放置点呈现在人们眼前,与开得正好的刺梨花绘就成了一幅和美乡村画卷。

长地村,位于盘州市盘关镇东南部。全村辖十个自然寨,居住着彝族、苗族、布依族等9个民族的708户2264名百姓。

过去,村里垃圾治理存在垃圾随意倾倒、露天堆放的现象,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垃圾混合收运导致二次污染的难题。2025年2月,长地村被列为六盘水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试点村,让全村的家家户户都成为生活垃圾治理的参与者。

村里张贴的宣传标语(黄瑶 摄)

垃圾分类是老百姓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民生大事”。作为一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垃圾分类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乡风文明、共建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破解垃圾治理难题,推进垃圾分类是关键。相较于城市,农村垃圾成分复杂、量多分散、随意堆放且收运困难,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不强。

为全面推进长地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居民对人居环境建设及垃圾分类工作的参与率、知晓率、满意率,营造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该村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垃圾分类短板,全面助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

长地村先是按照"定岗、定责、定人"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先锋队。以长地村分管领导为组长、长地村党支部书记;长地村驻村第一书记、长地村工作队长分别任副组长,村干部和驻村干部以及网格员为成员。并实行五级包保,组长全程监督,副组长全程调度,村干部和驻村干部分片区监管,网格员全程指导本网格。

村里张贴的生活垃圾收运评比文明榜(黄瑶 摄)

与此同时,实施清洁行动实施“三步走”。通过打造庭院清洁示范树标杆,开展“党员家庭净美行动”,要求党员、联户长家庭率先完成“三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沟渠),对验收达标的庭院颁发“卫生清洁示范户”标识牌;结对帮扶破难点,建立“1名党员+3户重点户”帮扶机制,针对孤寡老人、残疾家庭等特殊群体,每周开展上门清扫服务;并以奖惩挂钩强激励,将庭院整治成效纳入党员积分制管理,对连续3个月获评“红榜”的党员优先推荐评优,对整改不力的在组织生活会上作检讨。

不仅如此,长地村还打造了“垃圾治理实景课堂”,在村口设置垃圾分类体验区,设置可回收物兑换点。创新“垃圾投放分类知识有奖问答”趣味游戏,组织村民开展问题抢答活动,答对问题最多者发放生活用品(例如大米、洗衣粉、食用油等)。并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季度评比,对获奖家庭给予“授牌+积分+实物”三重奖励。建立“红黑榜”公示制度,设置“进步之星”专栏鼓励后进转化。

做好垃圾分类,有赖于每一个人树立理念、落实行动。“从每家每户开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这个习惯。所以我们把垃圾分类的评比、奖励机制作为了长期的工作模式进行推动。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评比,颁发一次奖励,并将在盘关镇的其他村寨陆续开展”,负责该项工作的盘关镇副科级干部张强告诉记者。

给文明卫生户发放奖励物资(黄瑶 摄)

全面小康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富足,也包括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再接再厉、见贤思齐,盘关镇正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为和美乡村写下生动注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瑶

编辑 鲁媛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相关文章